2012年10月30日 星期二

Windows 8 市集 與 QRcode App 安裝

其實約莫兩個月前
就在 W500 上  安裝Windows 8
很怪的是
至內建的市集搜尋
好像都搜不到啥 APP
很怪
後來發現   還要進行一個設定步驟
提供大家參考

step 1.  進入市集  搜尋qr code












step 2 .  哎呀呀   搜不到任何東西????  怪??











step 3. 喔喔  可能是哪裡出現問題呢    好吧  請從螢幕右邊滑入選單  進入喜好設定
























step 4. 將其中兩個選項設定為 "否"










step 5. 再去搜一次   用同一個關鍵字再次搜尋  搜到了喔










step 6. 我們選 kwiQR 試試











step 6. 點選安裝時  如果未曾輸入過Windows ID  這邊會請您輸入 (ex.. MSN or hotmail account)











不過   這個APP經測試結果
他掃QR code  有點不穩
有時靈敏
有時鈍鈍的
希望未來有更好的QR code APP可以出現

2012年10月8日 星期一

我們還需要更多的App Market? 新北市教育App市集誕生的構想

我想
目前不同的載具上
都已經有相對應的APP Market
Android 有Google Play ,  iOS 也有 App Store
Win 8 也有自己的市集
國內市面上  也有眾多業者開發的Market平台
新北市何苦湊熱鬧   再生一個市集出來?

首先    行動學習儼然已經是一個不可抵擋的趨勢
但是   各平台上的App  有免費的  也有付費的   App數量動輒數十萬計
平台的App分類上    大都也有教育分類
但常常發現適用屬性描述並不夠明確
或者說  某些非教育分類的App  也很適用於教學現場
我曾發現有老師將Angry Birds 運用在物理的教學實例上
也非常適合

我們面臨的問題是
到底有哪些  App    真正適合教學現場使用?
往往老師們得大海撈針般   一個個安裝起來  測試看看
才知道是否真的適用在教學現場
因為畢竟不會每個App都能適用在每種教學場域
對老師們來說     這是件苦差事  耗時費力

其次   要生產許多真正適用的App
其實由第一線的教師來投入開發  是再適合不過了
但畢竟 App 開發門檻過高
短時間恐怕也難以產出數量龐大   優質  且可供教學使用的App
當然這是我們未來努力的方向

因此  我們將App視為一種數位教學資源
就如同 PDF , PPT , or Flash 一般
初期我們希望能夠募集教師使用經驗
將適用於教學現場的App推薦出來
告訴我們  這個App適用的年段  領域  範圍
分享相關教學的應用  使用的經驗
如此可大大省卻老師們摸索之苦

最後  若是老師們能有產出的能力
未來希望平台也能提供App上架
讓好的App不寂寞   能分享給全國的教師

這是我們團隊對於App的一些想法
我們  不是為了App而App
更重要的  最終還是得仰賴老師們靈活運用這些資源
創出更高效的教學模式

其實對於這個平台  我們也知道目前功能是有限的
未來我們還有許多擴充的想法
我們團隊小小願望  很單純
就是幫助更多老師
能更精準的找到適用的App
省去跌跌撞撞摸索的時間
如此足矣
 





2012年7月16日 星期一

如何在 PC 秀出 Android 手機操作畫面(不只是擷取圖片)

在即將進行新北市教育局程式人才培訓班當中
課程將分享一些跨平台裝置 App的開發經驗
這時上課需求
是要及時在 PC上秀出 Android 操作畫面
網路上找了許多方案
有軟體的   有硬體的(micro USB2 HDMI,HDMI2VGA)
一直沒能成功(買線還是要花錢阿....)
最後還是找到方法  開心~

需要材料

  • PC: Windows 7
  • 手機:HTC Sensation    Android 4.0.3
  • Micro USB線
  • 一堆軟體(容後再述   通通裝在PC上)

步驟:

A.
下載JDK
下一步下一步把它裝完


B.
下一步下一步把它裝完
然後打開 SDK Manager  
裝上手機 OS 對應版本相關套件(這邊裝的是4.0.3)

















B.
下載 HTC Sync http://www.htc.com/tw/help/ (這個很重要....卡在這邊好一陣子)
這個用意是要在PC上裝上這支手機的驅動
簡單來說  就是要讓電腦認識他   以免屆時找不到裝置

C.
將手機 開發選項中 USB debug 選項打勾
然後手機透過 Micro USB 連上電腦  
電腦會與手機同步  包括安裝設備驅動



















D.
下載 Android Screen Monitor  http://www.adakoda.com/adakoda/android/asm/
解壓縮後的檔案 asm.jar
放至 C:\Program Files\Android\android-sdk\platform-tools
接下來打開命令列視窗   切換目錄至  C:\Program Files\Android\android-sdk\platform-tools 
key指令  java -jar asm.jar -a


















此時會彈出一小視窗讓你選裝置(如果有找到裝置)   
選吧   選好後點 ok

























此時手機操作畫面完全秀在 PC 上


















雖然有點操作有點鈍鈍的  但還算差強人意啦

2012年7月13日 星期五

新北市積穗國小國際文教中心文物導覽App開發紀實(6)--開發平台的選擇 Part I

話說
Android 開發語言為 JAVA
Apple 系列則為 Object-C(而且開發機為 Mac 限定)
Windows 8 Metro style App 開發語言為 Javascript , C#
所以
我要開發一個吃遍各平台的App
哇    這傢伙要全能的喔
這樣的開發成本
會不會太高了點

很抱歉
我不寫JAVA
我不會Object-C
我也不寫 C#.................

救星橫空出世
現在市面上有許多 framework 在解決這樣的問題
基本上  只要你會寫 HTML5 + Javascript
就可以寫一次  你的App就打包成各平台的 App package
不賴吧

接下來
就是了解一下 HTML5 + Javascript
做好之後就可以開始動工
打包成我們的 App 囉

2012年5月14日 星期一

新北市積穗國小國際文教中心文物導覽App開發紀實(5)--系統整體架構

有沒有可能一魚多吃?
因為  無論是Mobile App,Mobile version web,傳統web
其實 Data source 都是一樣的
若是寫死在App or Web page 當中
之後若有異動(例如換展)
或功能有增修
開發者會很慘
剛好之前和馬龍討論 Web API (簡單說  這是給程式看的  不是for人)的概念與實作
有興趣的可以看一看 台北市政府公開資料平台

靈機一動
若是這次專案就採用這樣的架構
就可以省去很多功夫
未來維護也比較有彈性
整個架構應該如下:

Data 提供者,撈取後端資料(無論是DB,XML,CSV)
基本上它會是以 HTTP Restful 實作
暫時只提供 HTTP GET method 提供外部系統呼叫
資料格式提供 json or xml 方式給外部系統

前端無論是 Mobile web , Trandidtional web , or Mobile App
Anyway,他們只要負責去呼叫這個 Web API
將取得的資料(JSON or XML)來做parse
各系統彈性就會很高
可以有自己各自的使用者介面與邏輯
擴充自己想要的功能等
其實骨子裡  他們的資料來源皆是一致的

舉例來說
有個API是提供查詢有ok認證的溫泉業者
那我可以做甚麼呢
其實他提供了 JSON 格式資料回傳
我今天可以做個App
結合LBS
例如我現在到北投某處想泡湯
App取得我的位置之後
呼叫該API
便可以在Google Map標出附近有哪些是經過認證的溫泉業者
還可以取得相關資訊和電話
這只是一個簡單的例子
國際文教中心系統的架構走向
我想應該朝這個方向規劃
只是   時間很趕.......................

新北市積穗國小國際文教中心文物導覽App開發紀實(4)--App需求與功能成型

其實參考諸多導覽系統
最適合的App style
會參考 台北市立美術館的App
簡要  沒有太多複雜功能
卻又能達到導覽的目的
目前初步規劃會朝向這個App的架構來開發
首先  會有個 entrypoint 類似首頁
進入後  會有簡單幾個選單
包括  本館資訊  最新消息   進入導覽
導覽選單進入後
又可分為一般導覽模式    以及QR code 導覽模式
目前這還是雛形......還待調整

清爽的進入介面



















導覽模式

2012年5月13日 星期日

新北市積穗國小國際文教中心文物導覽App開發紀實(3)--觀念釐清

首先  深入思考
做了一番價值澄清
究竟這個APP要如何定位?

就形式來說  他的呈現方式可以是

  • 傳統 Web site
  • 傳統 Desktop application
  • Mobile version web site
  • Mobile App (for Android && iPad etc... )
就內容呈現來說  他可以有下列幾種方式
  • 整個國際文教中心官方網站(目前仍未建立  內容包山包海)
  • 單純展覽文物介紹(清單式)
  • 具互動性的文物導覽系統

一直在反思
國際文教中心需要一個怎麼樣的系統
因為最終這會影響整個系統架構
當然  最理想的方式  是能滿足所有client 的需求
無論他拿的是 iPhone, Android, 甚至是 Windows 7 平板   未來的Windows 8
其實最簡單的方式  傳統web site 一定可以滿足所有client 需求
但是傳統網站有一個致命傷
  •  Mobile device user experince 較差
  • 網站畢竟還是網站  無法focus在文物導覽這件事上
Mobile version web 雖然能將解決上述第一個問題 
但第二個問題仍然存在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
所以完美的解法是
  • 傳統web site (for PC)
  • Mobile version web site(for all Mobile devices)
  • iPhone & iPad version App(for Apple 系列 mobile device)
  • Android version APP(for Android Device)
  • Windows 8 Metro style App(for Win 8 )
還好嘛
總共就5個版本 
這樣做下去
有要爆肝的感覺.............





新北市積穗國小國際文教中心文物導覽App開發紀實(2)--市面相關產品分析

大概survey 目前市面上相關導覽產品
簡單分類如下


文教中心導覽APP的需求
我想當然不會是包山包海
把所有內容包進去
但應該也不用提供到 LBS 這種層級的服務
畢竟這個展場範圍不廣
因此
APP需求就會逐漸明朗浮現
  • 應該著重在使用者經驗,與文物的互動,以及與展覽場域的互動上
  • 如何讓使用者得到不一樣的導覽體驗?
  • 如何使文物與使用者建立有機的連結?
  • 如何結合教學?
思考中....


2012年5月12日 星期六

新北市積穗國小國際文教中心文物導覽App開發紀實(1)--緣起

新北市未來教室  伙伴學校將於6/8(暫定)蒞校參訪
我也希望為這個專案提供棉薄之力
因敝校國際文教中心為一大特色
與忠強老師討論之後 得知該班教學進行結合國際文教中心展覽
希望能結合QR code   製作無人導覽系統
心中靈機一動  何不再進階一些
做個導覽APP不是更讚
但時間倉促
也不知屆時能做到甚麼程度
在此做一些思考歷程與系統開發記錄

  

2012年4月4日 星期三

教育雲?

教育雲 定義眾說紛紜
每家提出的產品 架構也不盡相同
其他如醫療雲 似乎比較沒有太多歧見

但我想 教育雲之後勢必是會百家爭鳴 各有所長
比較不會出現大一統的局面 除非政策主導 以及學生的載具大量普及 或許有可能
其因為何 值得探究
姑且不論其背後雲端硬體架構
這裡稍稍探討一下 到底甚麼是教育雲

在其他公部門 比如醫院(醫療雲)
一般工作流程是由上而下訂定 所有人員均 follow 這個流程
例如說病人照一張X光 機器自動將之送至私有雲
未來在其他醫院需要調用此X片(私有雲的資料) 透過一個交換機制(ex.醫療公雲)
即可達成
這是一個標準作業流程

但在教育界 似乎只能在校務行政雲 達成這個目標
在此 大家遵循一定的作業流程和機制
資料有一定的格式
但除此之外 現行因教學自主的關係
教學素材多元 其中有許多的非結構性資料
加上教科書 教學資源 教學模式 電子書 測驗模式
不要說全國 同縣市的各校之間都有歧異
同校的教師之間 教學風格與模式也都有所差異
因此很難兜成一體適用的框架(就是教育雲)

因此 目前粗略地 我把它分成校務行政雲 以及教學活動資源(支援)雲
這兩者許多地方是可以介接的
但若是教學資源(支援)的部分
我的構想是 是透過雲端的強項
提供有效的教學資源以及教學支援
但不是去主導教師的教學
將一個既定的框架 套用在每個教師的教學上
教學 本應多采多姿

2012年4月2日 星期一

Blog 即將轉型

好久沒po文了............

目前的工作內容
比較偏向技術面
包括網路管理與伺服器管理 還有搞笑 ^_^(這是甚麼啊?)
但自己很清楚 其實自己最想做的事
是真正能將技術與教學做結合
發展出一些有趣的應用

包括雲端架構 Mobile開發 HTML5
甚至是目前方興未艾的大數據分析技術 分散式運算 NoSQL 等等
將這些技術整合 真正做出好用的雲端運用
這才是王道吧?

這個Blog記錄了一路走來的點點滴滴
我想 也應該跟隨著自己角色變化
文章也應隨之轉型
之後會文章會逐漸走向技術面
但是 我想基本中心 還是會以教學為主軸
一切的技術和工具 還是服務教學 支援教學為前提
否則再高深的技術或軟體 也只是很炫的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