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17日 星期五

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一)

我們研發了一套課程 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
(其實是混在一起一起當撒尿牛丸啊啊啊啊啊啊啊笨蛋)
(根本國語文 自然與生活科技 資訊 社會 藝文 大亂鬥 XDDD )
(一個大混搭的概念)
最近配合局裡,正在發展跨域課程
也就是脫離單純以創客技術課程為本位思考
而是以議題式為中心,帶進相關領域的學習,創客只是其中一部分
而本組除了跨域,還要跨齡,
甚至是由國小至高中(跨很大@@)
後來因為一些因素,因此目前僅發展了國小版
但是我相信 ,用同一個核心理念為主軸
依據不同學習階段與先備條件能力 ,發展出類似結構,但深度廣度不同的課程
絕對是有可能的

為求謹慎 課程發展各小組還得進行實際課程演示操作
(真槍實彈上場,滿滿六小時課程)
(後來實證後發現,本課程若要玩真的,最好要有8小時)

其實之前在校內已有過跨域與跨齡等教學經驗,
但是沒有像這次這麼嚴謹 ,
包含文本導讀 ,討論與確認架構
花了不少時間,
但希望這個課程是有參考價值的

我們這次的主題,是老人與海,由文本閱讀理解出發
課程會有多少種可能性呢?
(其實各組差異非常大XD)
這次參與實驗的孩子,正好是到敝校參加創客偏鄉體驗課程的成員
最小大班,最大小六,
更巧的是,是來自海邊的學校(對老人與海會更有感唷)
再加入一位自學生(三年級),一位逃學生(小犬,三年級)



















參加實驗學生組成看起來很龐雜對不對?
但是回過頭來想,教室裡的孩子本來就不是均質的啊? 每個人的起點行為、學習態度、學習能力、家庭背景、生活經驗等,
造就每個不同的個體,不是嗎? 我們怎能期望用同一套課程框架來滿足所有孩子? 我們也希望這次發展的課程,更有彈性,
能讓具備不同能力、不同面向的孩子,能有各方面的收穫(這部分容後再述)

課程流程大致是這樣設計:
1.文本導讀,討論,同理心
2.討論老人的需求,找出情境中可能最急迫的
3.因應老人的需求,需要設計省力機械
4.以探究實作方式設計的簡單機械實驗,以各組跑站方式進行
5.歸納與討論實驗結果
6.由設計思考角度出發,各組討論老人最需要的搬魚機械該怎麼設計
7.各組實作出幫老人搬魚的機械(STEAM)
8.探討漁業資源枯竭、環境議題與漁村人口流失問題

接著教學實驗開始,請見

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二)

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二)


根據上文 以文本導讀出發之跨域與跨齡整合性PBL STEAM 教學(一)
教學實驗流程大致如下

1.文本導讀,討論,同理心

這部分其實應該要採用真正的文本閱讀,而且要有時間讓孩子讀,
但是因為實在有困難,所以我找了一部影片,



每隔一段落,我會暫停,因為孩子的專注和記憶力是有限的
而且重點是,我會一直提問,
為什麼.......
或者是,接下來老人會........
預測性的提問,讓他們逐漸融入情境


















看完之後,各組進行討論,再來發表
(問題好具體,小學生嘛XD)


















2.討論情境中老人可能最急迫的需求
「我可以幫老人賣魚。」「我可以幫他煮魚湯。」
孩子們想法真的超可愛的XDDDD

我還是會一步步引導,你們說得沒錯,
但是老人跟魚搏鬥完畢後已經精疲力竭,
要完成你們上面那件事之前,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要做你看看,魚還在港邊啊啊啊啊
對,就是搬魚

可是老人累翻了,又沒朋友(小孩有發現只有小男孩理他XD)
所以我們要設計一種省力的方式,讓他搬魚


3.因應老人的需求,需要設計省力機械

4.以探究實作方式設計的簡單機械實驗,以各組跑站方式進行 以上兩點應該一起講, 其實要讓他們歸納出,搬魚這件事,
有水平移動的力,和垂直向上(提升的力) 於是設計了四個站,讓小孩跑關 但實驗方式是以探究實作為出發點進行,
由小孩自己去跑、自己去玩、自己去發現,
(單然還是需要設計學習單,不然還真不知道要玩甚麼)
這次是設計了槓桿、動滑輪、定滑輪、輪軸、摩擦力
讓孩子們自己去體會,究竟要怎麼做才會省力

















5.歸納與討論實驗結果
這邊得和孩子們討論, 不過當天這段扣分,因為時間不足,
所以坦白說沒有太多時間討論,
但孩子們基本上可以了解這些實驗裝置能夠省力
(再加上實例說明,小孩恍然大悟XD)

















6.由設計思考角度出發,各組討論老人最需要的搬魚機械該怎麼設計
不過當天這端要扣分,因為時間不足,
未經過充足的討論,孩子們材料拿了就上,
(哭哭)

7.各組實作出幫老人搬魚的機械(STEAM)
孩子們開始實作,
我們給了很多積木、面紙盒、紙捲筒,
甚至還有可編程的積木,
不給孩子們設限,而且我的要求很低,
「只要能夠搬魚優先,省力其次,先求有再求好。」
所以孩子要處理垂直施力(把魚從船上拉到岸上)的問題,
再解決水平省力的問題(將魚拖到冷凍廠),

我在旁觀察,發現一件很重要的事:孩子們一開始其實並不急著做,
他們會花一段去摸索、去測試,去用他們的方式了解材料,
我才發現,我們平常很少讓孩子對製作的材料進行探索,
多半很急的就發下材料,然後就開始製作。
這是值得我們深思的。

最後,每組都有做出來喔,






若就整體STEAM來說,
第一組(幼兒園低年級組)反而有達到各面向指標,
因為他兼具功能(省力搬魚),和外觀設計。
其他組多半在功能上較為突出,但外觀設計就.......
(沒關係,時間不夠,我們下次再來玩XD)

但有趣的是,就搬魚這個任務來說,
不同的孩子,具備不同的起點和能力,
卻能夠就他們先備知識 +從實驗中獲得的簡單機械運作概念,
就開始解決實際的問題,
低年級和幼兒園也能做到啊,不是嗎?
高年級組就擅用滑輪來省力,
有一組透過寫程式,但採用更省力的方式來施作,
畢其功於一役(將水平移動和垂直施力這件兩個功能直接整合在一台車上)

所以我才會說,這種課程真的有其發展的可能性,
甚至是,其他組看到程式組成功了,他們也躍躍欲試,
要一起學,一起玩,跟我借電腦,
因為他們覺得這樣很酷........................

我看到了,是學習的動力,被激發挖掘出來了

8.探討漁業資源枯竭、環境議題與漁村人口流失問題 很好,這段根本來不及啊啊啊啊
但這段會非常有意義,
因為孩子們會超有感,尤其該校學區長輩多在近海捕魚,
但近年來漁業資源枯竭,收入欠佳,
導致人口大量外移,
其實這是一個很好的討論機會啊啊啊啊
(扼腕)


省思反思待續................